上周刚刷到星巴克把中国业务控股权卖给博裕投资的新闻,今天又迎来快餐圈的重磅消息——汉堡王中国的"老板"换了。11月10日,CPE源峰宣布与汉堡王母公司RBI达成战略合作,将以3.5亿美元的初始注资,拿下汉堡王中国83%的股权,剩下17%由RBI保留。这家在美国诞生的快餐巨头,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,正式交到了懂中国消费的本土资方手里。
买主CPE源峰:投过蜜雪冰城的"消费圈老炮"说起CPE源峰,普通消费者可能不太熟悉,但它投资的品牌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:蜜雪冰城的奶茶、泡泡玛特的盲盒、爱尔眼科的验光机,甚至雍禾植发的诊室——这些国民级消费品牌背后,都有CPE源峰的身影。用业内的话说,"这家资方最擅长的,就是把国际品牌的逻辑,翻译成中国消费者能听懂的语言"。
这次交易中,CPE源峰不仅拿了股权,还拿到了一份"20年独家开发协议"——未来20年,汉堡王在中国的门店拓展、菜单创新、运营优化,都由新成立的"汉堡王中国"合资企业说了算。用CPE源峰负责人的话讲:"我们要做的不是'改造汉堡王',而是'让汉堡王更懂中国'。"
10年开4000家店:从"一二线"到"下沉市场"的野心目前汉堡王在中国有1250家门店,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。但这次交易后的目标很明确:到2035年,把门店数量扩张到4000家——相当于未来10年每年要开近300家店,覆盖范围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。
"以前汉堡王总给人'比麦当劳高端一点'的感觉,但下沉市场需要的是'性价比高、接地气'的快餐。"一位熟悉快餐行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,"CPE源峰投过蜜雪冰城,知道怎么用低价策略打动小镇青年,说不定能帮汉堡王推出更符合下沉市场的产品——比如10元以内的汉堡套餐,或者结合地方口味的限定款。"
网友热议:"怕变味,更盼变活"消息一出,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立马分成几派。有人举双手赞成:"终于来了个懂中国市场的老板!之前汉堡王的菜单太'美国',连个辣堡都做得不够劲,希望CPE能出个重庆火锅味汉堡!"也有人带着点担心:"之前肯德基换了中国老板,有的店汉堡里的肉都变薄了,别让汉堡王步后尘啊!"还有在汉堡王做兼职的大学生留言:"只要时薪不降,谁当老板都行——反正我们还是烤我们的火烤牛肉饼。"
其实不止汉堡王,最近国际餐饮品牌的中国业务都在"换玩法"。星巴克上周刚和博裕投资成立合资企业,博裕拿60%股权;麦当劳中国早几年就引入了中信资本;连必胜客中国的业务,也在去年进行了股权调整。业内人士说,这不是"卖业务",而是"本土化升级"——以前是"把美国的汉堡直接搬到中国",现在是"和中国资方一起,做适合中国的汉堡"。毕竟中国市场太大,消费者的口味、消费习惯和美国差别太大,光靠老外自己运营,很容易"水土不服"。
未来的汉堡王:"更中国"但"不变味"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"味道会不会变",CPE源峰也给出了明确回应:"经典产品比如皇堡、火烤鸡腿堡肯定保留,这是汉堡王的魂;菜单创新会围绕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来做——比如增加辣度选项、推出季节性的中式食材汉堡,但绝对不会'乱改'。"
这笔交易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,到时候汉堡王中国的门店扩张计划就要启动了。说不定再过两年,你家楼下的汉堡王,会多一个"中国限定款"汉堡,或者多了外卖专享的"性价比套餐"——至于味道好不好,只能等时间来验证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未来的汉堡王,会比以前更"懂"中国消费者。
从星巴克到汉堡王,国际餐饮品牌的中国业务正在经历"从外到内"的变化。对于我们来说,最期待的其实是"更好吃的汉堡"——毕竟不管谁当老板,能让消费者吃得开心,才是最重要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