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7日晚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一则通报,让西安的深夜多了几分讨论热度——59岁的陕西省委、西安市委方红卫,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

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富平人,方红卫的人生轨迹几乎和家乡发展绑在一起:1989年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时,他没有选择去沿海企业,而是扎进了位于西安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(陕汽集团前身)。从试验技术科科长到总厂副厂长,再到2002年企业改制后担任陕汽集团总经理、董事长,他用22年时间从“技术岗”走到“掌舵者”,算是看着陕汽从传统国企成长为国内重卡行业前三的“老臣”。

2015年是方红卫的“跨界转折点”:这一年他离开深耕多年的企业,转战地方官场——先到宝鸡任市委、副市长,接着调往渭南当常务副市长,2017年又到汉中,从市长干到市委。2021年5月,他晋升陕西省委、省委秘书长,同年11月“接棒”西安市委,成为这座副省级城市的“一把手”。

对于西安人来说,方红卫的名字和城市发展的具体细节连在一起:他推动的“北跨渭河”战略,试图打破西安“南强北弱”的城市格局;疫情后推出的“夜间经济2.0”计划,让大唐不夜城的灯光更亮、小寨的夜市更火;就连今年刚启动的“老旧小区电梯加装”工程,也有他在调研时强调“要让老人下楼不再难”的声音。如今突然被查,不少市民在社区群里讨论:“刚动工的北跨项目会不会变慢?”“之前说的民生工程还能继续吗?”

其实,方红卫的履历本身就是陕西“企业+地方”人才流动的典型样本——从国企到官场,从技术专家到城市管理者,这种“跨界”曾被视为“懂产业、会做事”的优势。但这次落马,也让不少人反思:不管路径多特殊,权力的边界永远不能越。就像有纪检干部说的:“企业里的业绩不能当‘免罪金牌’,地方上的责任更不是‘任性资本’——不管在哪儿,守规矩都是底线。”

对于普通西安人而言,更实在的期待是:不是“看热闹”,而是要让权力回归服务本质。就像小区门口卖肉夹馍的大姐说的:“谁当不重要,能让娃上学方便点、老人看病不用排队,比啥都强。”而方红卫的落马,或许正是给所有公职人员提了个醒——权力是用来“解题”的,不是用来“闯关”的。

夜色里的西安城墙还亮着灯,就像这座城市的运转从不会停。只是今晚的风里,多了几分对“干净权力”的期待。

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被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