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9号下午三点,义乌商贸区“金福珠宝”的玻璃门被推开时,老板周姐正在柜台后算本月的进货账。穿浅蓝外套的方女士拎着帆布包进来,把手机往柜台上一放,声音有点哑:“要130克黄金,按今天的金价算。”
店员刚要去拿库存本,周姐却停住了笔——这女人的右手攥着手机壳都泛了白,额角的碎发黏在汗津津的额头上,眼神总往店门口飘,完全不像买首饰送人的样子。她递过去一杯温水,故意把语气放软:“妹妹,买这么多黄金是给儿子备婚礼?还是存着增值啊?”
方女士抬头看了她一眼,小声说:“投资,朋友说有人上门收,能赚百分之二十的差价。”
周姐的后背瞬间凉了半截——上个月派出所刚来做过反诈培训,案例里就有“以投资为名买黄金变现”的套路。她不动声色地摸出手机,给隔壁便利店的老公发了条消息:“叫小张过来,我这儿有情况。”
等民警小张赶到时,方女士还在跟手机里的“阿杰”发消息:“我已经在买了,你说的‘专人’什么时候到?”小张凑过去一看,对话框里的男人头像是穿西装的帅哥,朋友圈全是“金融峰会合影”“账户盈利8万”的截图,备注是“亲爱的”。
“姐,你是不是10月7号在采购App上加的他?”小张问。方女士点头,声音开始发颤:“他说要订我们厂的货,加了好友后总找我聊天,说自己是金融公司经理,有内部渠道赚快钱。”
事情的脉络很快理清楚了:“阿杰”先跟方女士聊了半个月的日常——今天说“加班吃泡面”,明天发“喂流浪猫的视频”,慢慢让她放下戒心。10月中旬,他说要带方女士“练手”,用自己的账户在“某证券平台”操作,三天就“赚了8000块”。方女士心动了,10月26号转了5万块进去,结果想提现时平台提示“账号异常”。“阿杰”说“要补资金流水”,让她买黄金变现,说“这样能绕过风控”。
“你看这个平台域名,是昨天才注册的假网站。”小张指着手机屏幕说,“跟你聊天的‘阿杰’,说不定是躲在境外的诈团伙,那些‘盈利截图’都是P的,你转的钱早进了他们口袋。”
方女士的眼泪一下掉下来:“我昨天还跟妈说,等赚了钱带她去北京看腰……”她翻出聊天记录,里面全是“阿杰”的“甜言蜜语”——“我心疼你加班”“以后我养你”“这个机会只给你”,直到10月26号,“阿杰”说“你帮我补点流水,明天就能提现”,她才把攒了三年的积蓄转了过去。
周姐递过来一张纸巾,拍了拍她的背:“没事,没买成就是万幸。上个月有个阿姨跟你一样,买了200克黄金,刚出门就被‘专人’接走,最后钱全没了。”
后来民警告诉周姐,今年以来义乌已经接到12起类似的“网恋+投资”诈案,受害者大多是25到40岁的女性——子先通过社交软件“嘘寒问暖”拉近距离,再用“练手盈利”的套路让受害者心动,最后以“补流水”为由买黄金或转账。
现在周姐把反诈宣传单贴在了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,逢人就说:“买黄金可以,但要是有人跟你说‘买了能变现赚快钱’,你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他认识你多久?见过面吗?凭什么带你赚大钱?”
就像小张事后说的那样:“那些隔着屏幕说‘我养你’的人,说不定正盯着你的钱包。网恋可以谈,但涉及钱的事,一定要先给脑子‘上把锁’。”
方女士现在把“阿杰”的微信删了,手机里多了个“反诈中心”APP。她跟周姐说:“以后再有人跟我说‘赚快钱’,我先打个电话给派出所——毕竟,天上掉的不是馅饼,是陷阱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