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营工厂十三年的廖先生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为了凑200万周转资金找的“经理”,居然把他的公司变成了洗钱工具——而这一切的转折点,只是他跟社区民警随口说的那句“扫脸都扫三回了,款影都没见”。
2月11日下午,洪山公安梨园派出所民警李军像往常一样串社区,刚走进小区便利店,就看见廖先生蹲在门口抽烟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。“李警官,我最近碰上个‘邪门事’——经朋友介绍认识个‘张经理’,说能办大额企业贷,1月11号在武汉火车站旁的小旅馆给了营业执照、开户行许可证,还按他要求‘扫脸’录了视频,这都一个月了,款没下来不说,昨天还催我让姐的公司做担保,说‘不担保就批不了’。”
李军的职业敏感瞬间“炸”了——正规哪有在小旅馆办的?哪有连“公司地址”“真实姓名”都不敢说的?他拿过廖先生的手机翻聊天记录:对方微信名是“金融张经理”,但问起“你们公司在哪栋楼”,回复是“最近在汉阳跑项目”;问起“为啥总让我扫脸”,说“银行要反复验证身份”——可廖先生明明已经在银行预留过企业信息。
“这不是办,是想你的对公账户!”李军拍了拍廖先生的胳膊,“你赶紧跟他说‘姐同意担保了’,约他来武汉见面——我带辅警守着,保证抓现行。”
2月13日早上9点,武昌区团结大道的公交站旁,李军和辅警裹着棉服蹲在早餐摊后面。当一辆银灰色轿车停下,穿黑色外套的“张经理”(后来查实叫折某)和一个瘦高小伙子(柴某)刚下车,李军立刻挥手——早就候着的警车直接堵住了后路。“你们干什么?我是来谈的!”折某刚要挣扎,辅警已经把他按在了车身上:“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网上逃犯,还装?”
直到进了派出所,廖先生才知道自己踩了多大的“坑”:33岁的折某和20岁的柴某是一个跨境洗钱团伙的下线,去年10月就被内蒙古警方通缉。他们盯上廖先生,就是因为他急着用钱——先用“低息、3天放款”他提供企业证件,再以“大额资金需要本人验证”为由让他反复扫脸,其实是把廖先生的公司账户绑定了柴某的手机号,专门用来转诈来的黑钱。“单笔超过50万就得扫脸过系统,所以我们总找他‘补验证’。”柴某交代,这次来武汉,就是想廖先生姐姐的公司账户,“多一个账户,就能多洗点钱”。
“我以为是的正常流程,哪想到变成了子的‘工具人’!”廖先生看着自己的公司执照复印件,手都在抖,“要是没跟李警官吐槽,我姐的公司说不定也得搭进去。”
经查,1月11日至今,折某、柴某用廖先生的账户帮团伙洗了3笔大额资金,涉及河北、广东等地的诈案件5起。两人已被移交内蒙古警方,团伙上线正在追查中。
“中小企业主急用钱的时候,最容易被‘快速放款’‘低利息’冲昏头。”李军事后提醒,“办一定要找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,遇到‘反复扫脸’‘不敢露身份’‘要求第三方担保’的,赶紧找我们——有时候,一句无心的吐槽,就是戳破局的‘针’。”
而廖先生现在逢人就说:“以后再碰着‘奇奇怪怪’的,我先给李警官打个电话——毕竟,民警的‘警觉’,比‘低息’靠谱一万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