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2万人蹲守围观,却没一个人敢举牌——广州那座“铜钱大厦”的第三次法拍,眼看又要“扑空”了。
11月11日下午4点,阿里法拍平台上,广东兴业国际实业有限公司重整投资权益的挂拍页面里,“报名人数”一栏依然刺眼地显示着“0”。而这个权益的核心资产,正是被老广们念叨了十几年的“铜钱大厦”——广州圆大厦。
说起这座建筑,当年可是珠江边的“话题制造机”:2013年竣工时,138米高的金色圆楼立在江岸边,外圆直径146.6米、内圆47米的设计,活像一枚放大几百倍的铜钱。开发商说“寓意交易风生水起”,可网友们不买账,直接把它送上“全国最丑建筑”榜单,调侃“像个掉在江边的大金饼”“俗得能当财神爷的摆件”。
这次法拍的“门槛”不算低:标的评估价近17亿,打了8折后以13.6亿起拍,想报名得先交6798万保证金,还得在11日晚6点前提交资质资料。可截至记者发稿,连个“试水温”的人都没有。
“要是截止时间到了还没人报名,我们会安排第二次拍卖。”管理人在电话里对记者说,至于有没有潜在买家私下咨询?对方只轻描淡写地回了句“不便透露”。
其实,这座“铜钱”的“拍卖史”早有伏笔:2022年它就作为鸿达兴业集团的抵押物上过中拍平台;2023年母公司破产清算时,55.89亿的起拍价直接把买家吓退;这次已经是第三次“求售”了。
“造型太扎眼,接手后不好招租吧?”“13亿买个地标,比在天河建个新楼划算多了!”“好好一座建筑,咋就成了债务的‘拖油瓶’?”在新闻评论区,网友的讨论里藏着各种态度:有人惋惜当年“拍过照的网红楼”落得这步田地,有人纠结“丑是丑,但位置好啊”,还有老广感慨“当年说要‘风生水起’,现在倒成了‘难起波澜’”。
从“珠江边的大金饼”到“三次流拍的资产”,“铜钱大厦”的故事里,藏着企业债务的无奈,也藏着市场对“特殊造型建筑”的谨慎——毕竟,买一座“自带话题”的楼容易,要让它“活”起来,可比赚回头率难多了。
这已经是“铜钱”第三次站上法拍台了。前两次,要么是作为抵押物被挂出,要么是母公司破产时的“打包资产”,可要么价格太高,要么时机不对,都没找到接盘侠。这次降价到13亿,能等来那个愿意接住“铜钱”的人吗?
傍晚的珠江边,金色的“铜钱”依然立在那里,江风掠过玻璃幕墙,反射的光斑晃过路过的行人——它见证过城市的热闹,也看过企业的起落,它等着一个新的故事开头。